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

「最棒的是我什麼也沒想」- Pulp: A Film About Life, Death & Supermarkets




我去看了 2014 金馬影展選片「關於 Pulp 的日常搖滾」(Pulp: A Film About Life, Death & Supermarkets),深受感動,所以來這邊說點東西。

不過遺憾的是,我沒有辦法以我希望的方式來呈現我看完電影的心情。以一部讓我感到快樂的搖滾樂紀錄片來說,我期望能夠以比較隨性、無所謂的方式來書寫感受,可惜沒有辦法做到,所以只能在外圍描述,而真正的氣氛,我想大概一定要在那場 2012 雪菲爾的演出,或者在電影院中才能體會。

整部紀錄片以 Common People 為主軸。這大概是他們最廣為人知的一首歌,也是我自己認為本片對搖滾樂的詮釋。從 2014 年才開始大量接觸不同樂團的我在這之前,一直認為搖滾樂發跡於對現實的抗爭、對自我的質疑、或是對人生的無力感等原因。這大概也是我的思想的盲點:總是認為這個世界必須要更好、要更努力前進,所以必須不斷去對抗,推翻對人類不好的,建立對人類相對好的,然後再繼續推翻。

這盲點並不僅止於音樂,我總是不斷不斷的自我檢討反省,想更深刻的領會道理。

於是本片對我來說最有意思的事情就在這裡了。「在表演時,我們會覺得自己就在宇宙的中心,我事實上什麼都不想。這可以擺脫平日生活中的過度思考。」

快樂就好了,想表演就表演罷;因為害羞不知道如何搭訕女生,於是就變成那個女生主動找你攀談的對象。

而那些自我懷疑什麼的,偶爾可以只是題材;將我們在國中中文課所學的「駢文過度在意形式而失去內容,所以產生了一段中國古代的文藝復興」,這樣的僵化的觀念先放到一旁;重要的是想要表演的快樂,想要將自己完完整整釋放出來的慾望,於是自然或刻意的找到某個主題當作表演題材。

這樣不是也很有意思嗎?

人除了當君子以外,可不可以也當個 Common People?

Jarvis Cocker:「人生就像是一條單向的道路,你終究會到達那裡,所以我盡量不去想終點的細節」

不為了成就什麼而努力;想要努力的事情,就去努力吧。

我就只是想要聽音樂而去聽音樂,想要喝酒而喝酒,想要抽菸而抽煙,因為傷心而表現的傷心,因為快樂而唱歌跳舞罷了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