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時候說再見了,我最自豪的一切
一切都是從我21歲生日開始的,我弄丟了朋友送我的禮物,覺得萬分沮喪
於是開始想要建一個讓人可以互相協助尋找失物的網站
2011年八月,我找到了我認識唯一也是最厲害的工程師黃浩宇
我們過去才一起合作過一個用智慧型手機寄實體明信片的android app-UniCard構想
(我的工作是帶領團隊,他的工作是負責在簡報時站出來說「這個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開發完成」)
那個暑假,我們在新竹的大麻咖啡館聊天,討論了失物招領和UniCard,愈講愈覺得失物招領有趣而且有意義,所以我們決定開始創業。
開學後,我邀請了過去常常一起寫專案丟比賽的夥伴屈澤霖加入團隊,我深知自己時常會有思考上的死角,而他正好是填補這些漏洞的不二人選
(他也是UniCard團隊的一員)
因為浩宇需要忙很多專題、競賽,所以在這個期間,我和屈就負責繼續發想IDEA,然後寫比賽計畫書去參加各式各樣的創業競賽。
這個時期真的很有意思,我們三個人花了很多很多時間聚在一起工作,討論構想的可行性和價值,然後互相挑戰,思考這些事情是否真的是我們想做的。我們從失物招領講到線上二手物交易平台,然後某一天晚上,蹦,我們想到了「物群網站」的概念-以物品為重心的社群網站,大家可以討論各種商品、追蹤物品的買賣進度和失物招領,取名叫「逛物」。我們覺得這個構想實在太棒了,所以就拿去參加各種比賽,浩宇也開始實際開發。
然後,在第一次和張玉山老師討論時,我們被澆了一頭冷水-不握有任何資源的我們,要怎麼打這場仗?這個想法不錯,但太過理想...諸如此類,讓我們重新思考,然後決定從頭來過。
隨著畢業的日子愈來與近、落選appWorks第四屆育成計畫等原因,我們的士氣也跌到谷底。我們在低谷待了一下,決定全然捨棄過去的東西,讓一切重新來過,這一次,我們看上旅行。
剛好,我自己熱愛旅行,也渴望能夠在年輕時環遊世界;已經去過澳洲、中國和英國的我,覺得如果有一個讓人寫遊記的平台,讓這些遊記和地圖結合,做為自我歷程的紀錄或是分享都應該很不錯。我們反覆討論該怎麼做,未來開發方向,UI從一開始的facebook樣式轉成了全幅地圖。
我們決定聚焦在「讓人寫遊記」這件事情,透過使用者的內容來包圍既有的網路旅行服務,取名叫「WanderWorld地球漫遊」。
這一次,我們和幾個月前有點不一樣了;為了地球漫遊,我和屈都開始學開發相關的工作,像是HTML、CSS、Javascript等,屈甚至去學Ruby on Rails,我也去學了illustrator、photoshop等。我們大量參考其他我們覺得設計感不錯的網站,直接Copy他們的介面和互動體驗,相信「先抄襲後超車」,創意來自模仿後突破,為了要成功,自尊並不重要。
就這樣,時間進入2012,我的大四下學期。我們依然時常熬夜工作,因為很有趣,而且感覺有些奇妙的事情正在逐漸成長,所以一點都不會累。畢業壓力在即,我們加緊趕工,終於有了最早的雛形。為了走得更快,我們找了另一位夥伴-黃翔國加入團隊,填補我們一直以來開發實力不足的問題。
我們都是在追逐一個遠大的理想,或者想要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少能耐,在畢業前為各自的生命留下一些痕跡;我們確實的嘗試去做,也有了初步的成果,選上appWorks第五屆育成計畫。
因為台灣落伍而毫無意義的兵役制度,使不知道多少年輕人必須在大學畢業後捨棄他所累積的一切,接受智障般的洗腦教育。我也嘗試過尋找機會,想辦法突破兵役制度,但最後徒勞無功,我終究還是被打敗了。延畢並不是一條好的道路,我只能爭取一年左右的時間,只是比較晚死而已。
所以,恐怕是時候和地球漫遊,還有我最自豪的Blues團隊說再見了。
兵役殺人於無形,時代的共業,造成多少年輕人的遺憾;除了詛咒,我也無力對抗。
我還沒有機會接觸到創業的下半場,就被迫離開,為我目前的創業故事畫下句點。
我只想說,創業實在是很棒的一個歷程,他會強迫你學習你必須要會的東西,學習扛起責任,學習專注,學習痛苦和快樂;每個創業家都喜歡和別人說自己的創業故事,我好像有點懂箇中道理了。
儘管,我失去了親手創造出來了一切,而這種痛苦讓人真的無可言說的鬱卒;但這個過程實在太有意思,太值得花上我的青春來賭一把。要是可以重來一次,我還是會去創業,還是會努力地用創造性的方式來改變這個世界。
創業的創造與放棄,正如人生的捨與得,一切都是過程,一切都有意義。
下半場,讓我們走著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