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當人們失去了聲音時,他們才真正開始聆聽。這個時候,人會變得比較有力量。"
從高三到大學二年級的這段日子,我花很多時間和自己相處,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,不過現在想起來,那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時光。(並不是說現在不好,當時其實也急切地想要交女朋友,簡直就像排隊的人深怕被插隊般慌慌張張的)
升上高三的暑假,發生了很多對我影響非常深遠的小事。當時,為了大學聯考,我改變了我的生活作息,每天早上5點14分左右準時起床,將5點15分的鬧鐘按掉後,花半個小時刷牙洗臉、換上制服,然後5點45分出門,再用25分鐘的時間走到車站,搭上新竹1路的首班車,通常都是第1或第2個到學校,等待工友將樓梯間的鐵捲門打開,然後到教室的位置上開始念書。冬天時甚至天才剛亮而已,整趟路都灰濛濛的。
那時雖然手機已經有播放MP3的功能,iPod也已經非常流行,但在那樣的早晨裡,我還是最習慣教室裡面所謂"寧靜的雜音"(就是當什麼聲音都沒有時會聽到的那種聲音)。在那樣的雜音中,我面對著自己,能夠聽到思想裡一波漣漪的聲音,緩慢而莊嚴。在那個時刻,我感覺到我是充滿力量的,可以很冷靜地去面對空氣中圍繞著的困惑。
這樣的生活作息深深影響著我,讓我後來自然而然的追求這樣的寧靜,現在的個性,或多或少和當時的生活有點關係。後來在中國的流浪,也是一個人緩慢、安靜地前進。
也許,因為是一個人,所以沒有說話的必要,而又因為關上了話語,我得以聆聽到自己,變得比較有力量。把那些不必要的、複雜的思緒都關掉,一切歸零,好好睡一覺。
從高三到大學二年級的這段日子,我花很多時間和自己相處,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,不過現在想起來,那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時光。(並不是說現在不好,當時其實也急切地想要交女朋友,簡直就像排隊的人深怕被插隊般慌慌張張的)
升上高三的暑假,發生了很多對我影響非常深遠的小事。當時,為了大學聯考,我改變了我的生活作息,每天早上5點14分左右準時起床,將5點15分的鬧鐘按掉後,花半個小時刷牙洗臉、換上制服,然後5點45分出門,再用25分鐘的時間走到車站,搭上新竹1路的首班車,通常都是第1或第2個到學校,等待工友將樓梯間的鐵捲門打開,然後到教室的位置上開始念書。冬天時甚至天才剛亮而已,整趟路都灰濛濛的。
那時雖然手機已經有播放MP3的功能,iPod也已經非常流行,但在那樣的早晨裡,我還是最習慣教室裡面所謂"寧靜的雜音"(就是當什麼聲音都沒有時會聽到的那種聲音)。在那樣的雜音中,我面對著自己,能夠聽到思想裡一波漣漪的聲音,緩慢而莊嚴。在那個時刻,我感覺到我是充滿力量的,可以很冷靜地去面對空氣中圍繞著的困惑。
這樣的生活作息深深影響著我,讓我後來自然而然的追求這樣的寧靜,現在的個性,或多或少和當時的生活有點關係。後來在中國的流浪,也是一個人緩慢、安靜地前進。
也許,因為是一個人,所以沒有說話的必要,而又因為關上了話語,我得以聆聽到自己,變得比較有力量。把那些不必要的、複雜的思緒都關掉,一切歸零,好好睡一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