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

appWorks 7th Insider Day



結束了appWorks 7th創業育成計劃 Insider Day,我們在appWorks的期中考算是勉強PASS了。

在進入appWorks之前,我必須承認我始終對創業抱有癡人說夢的幻想;我一直認為我們鎖定的需求是存在且巨大的、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市場剛好需要的、我們將在一夕之間爆紅、成長,然後打出漂亮的創業全壘打;在上一個產品WanderWorld地球漫遊開發的初期,我以「我們正在開發,沒有User是正常的」、開發出雛型後以「我們知道我們還需要開發什麼功能才會紅,所以現在去接觸市場就死定了」等理由不斷逃避,始終沒有落實精實創業的驗證需求、快速開發產品原型等實作方法,於是乎我們花了非常多時間,買了一個名叫失敗的教訓。

我犯了典型的「初次創業大頭症」,固執地堅持一年半前所決定的目標,始終不願意有所調整,總覺得我只是需要一個契機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,只等一個關鍵功能開發,我就能漂亮的吃下整個旅行市場

然而在appWorks的兩個月中,我和20幾個優秀的團隊一起作息;看著他們在開發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心態、調整產品、調整實作方法等,讓我愈來愈焦慮,意識到我的堅持很有可能是毫無意義的;於是我們在八月中開始調整我們在旅行產業中的目標,做了一些基本的嘗試後,認清了旅行市場很難切入,必須有所取捨,從而轉變了新的方向。

在這兩個月的時間中,和第七屆的大家一起通過Insider Day的考試,我有許多心得,但我認為最重要的認知是:


Pivot、Pivot、Pivot!

Pivot這件事情,我覺得是我在appWorks中體悟最深的一件事情;才20幾歲的我,思考的骨幹依舊是「堅持到底、絕不輕易放棄」的理想主義,沒有在現實中打磨過,精神仍有許多稜角,不知道一個構想從出發到實現,結果從來不會是最開始想像的那樣;調整不是輸,不懂適應而敗亡才是輸的可恥。

第七屆的團隊們,有許多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前輩,因此在一開始選定市場時就比我們這種晚輩來的準得多,但仍看得出來大家投入之後漸漸挖到了冰山深處,所以或大或小的進行了Pivot,我們自然也是其中之一。

我覺得,第一次Pivot最難,因為那等於是直接否定了你以為是天之驕子的幻想,也最容易讓自己以為轉型意味著失敗;等到Pivot一次以後,所有的轉型、調整就快得多了。我們也因此趕得上在Insider Day前Pivot到我們認為下一個有機會的需求上。

Leverage、Leverage、Leverage!

這點也是剛從學生跨入創業圈中,讓我感觸非常深的一件事情。個人、創業團隊,面對一個巨大的既存者、體制,都非常的渺小;這些巨大的既存者將市場一個一個佔領起來,幾乎沒有縫隙,如果想要有所突破,就要學會找到支點和槓桿,才有可能抬得起這些巨大的冰山。

學生時期因為缺乏實務經驗,對產業現況的理解很薄弱,因而非常容易提出很不切實際的構想;因此我認為如果要開始,真的應該要從貼近生活的個人需求出發,在解決問題時才有可能思考身邊有什麼可以拿來槓桿的人脈、技術、資源。這比起你想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想法,但要開始創業時發現自己身邊沒有任何相關的人事物能夠協助你,要來的實際的多。

我目前的領悟程度是,槓桿不僅是借力使力,更是選擇你能夠槓桿的問題去解決。

不是任何人都能夠在一開始就拯救世界,但每個人都能夠解決問題,端看你如何運用資源;如果運用得宜,你會發現許多問題沒有那麼難解決。

認清自己不完美,但不要放棄往完美前進

我覺得,如何一邊把自己倒乾,虛心受教的同時,一邊保有自信的前進,實在是非常難的功課。
如果沒辦法把自己的心態放低,那麼不管前輩、User給你什麼建議,你都聽不進去,甚至會因為不想接受批評而逃避問題;然而,如果你對自己個構想、實作方法一點信心都沒有,你會發現所有產業都已經充滿了各種solution,你根本沒辦法踏入產業和既存者競爭。

在發現需求、實作、實驗、校正的過程中,你會不斷地發現自己在各個環節的不完美;愈早認清這個現實,就能愈早開始接受各種建議,從而再一次又一次的循環中變得更厲害。



以上是我在appWorks待了兩個月,並結束了Insider Day考驗後的小小心得,也許難免淪為空談或說教,這點比較對不起讀者;我會持續地寫,培養作為一個創業者所應該俱備的邏輯和論述能力,期望能為閱讀者帶來一些收獲。

如果看完這篇文章後,你也對開創自己的事業蠢蠢欲動,卻又不知從何開始的話,那麼我在這邊推薦由Learning Bar學習吧!團隊(也就是蔽團隊)開辦的網路前端開發入門課程報名網址,若是系學會、創業相關社團或組織另有優惠,請主動來信和我們聯絡!


有任何意見,歡迎到Learning Bar學習吧!和我們互動,或者來信golearningbar@gmail.com